编者手记:
在工作、生活、朋友圈中,都流传了不少“照明谣言”,正值315消费者权益日,云知光名师徐庆辉老师选取了云知光照明微课堂和云知光学堂投票结果最高的3条谣言进行辟谣。
在昨天的直播中,徐老师可谓是行走的谣言粉碎机,今天,先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蓝光导致视网膜病变”辟谣的讲解精华,徐老师其余的辟谣精华也会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徐庆辉
云知光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
中国照明学会 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 委员
华人照明设计师联合会(CLDA) 副会长
中国照明学会 专业讲师
佛山大学 特聘导师(2018 年)
由“蓝光导致视网膜病变”辟谣谈谈可见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影响健康?而我们又应该怎么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蓝光会导致视网膜病变?我们不能说它绝对错了,但要有限定条件。还是那句话,抛开条件谈结论就是耍流氓。
这个命题和“汽车会撞伤人!”的性质是一样的。汽车确实会撞伤人,拖拉机、公交车撞人的可能性小一些,而小轿车撞人的可能性大一些,于是就有人把交通事故命名为“轿车危害”,就会有谣言说“要防止小轿车”……这合理吗?显然,这听起来有些荒谬。同理,有蓝光,不一定会导致视网膜病变!
▲谣言由来:蓝光直达视网膜,引发黄斑病变

实验确实证明,蓝光有可能产生危害,但要达到产生危害的强度,需要的剂量要足够大,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是没有这样的机会接触到如此大的剂量的,这跟“一次吃一两盐,有生命危险”和“一次喝两升水,有生命危险”的道理是一样的。
▲人眼结构图,光线主要对人眼的三个结构起到影响: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
角膜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很强,过量的紫外线对角膜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晶状体会吸收红外线,导致晶状体浑浊;而过于强烈的可见光,会对视网膜产生伤害。
▲“蓝光危害”的由来:最大可能的波长正好是蓝光的范围,就把视网膜危害俗称为蓝光危害。
“蓝光≠危害”就如“交通≠事故”。汽车要满足撞伤人的条件:速度高、不按规则行驶,同理,可见光能伤害视网膜的条件所需要满足:
四大条件
强度足够高
直视光源
距离足够近
时间足够长
根据光生物安全标准 IEC 62471-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发光波长范围在200 nm 到3000 nm 的非激光电光源的光生物安全性评价,将危害等级分为“豁免级”至“3类危险”四个等级:
▲光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一般结论:对于散射光源,直视光源通常安全,直视高强度亮光源时,建议保持谨慎,同等强度下,高色温伤害可能性大一些。
▲散射光源,安全。
▲直视高亮光源,谨慎。
▲有蓝光 ≠ 有危害。
▲低色温 ≠ 绝对安全。

▲白光 LED 的安全亮度上限:色温2700 K 时,36万cd/㎡ ,色温6500 K 时,11万cd/㎡。
简化判断:光源表面亮度<10万cd/㎡,那它对眼睛就是“绝对”安全的,即使一直盯着看也没有问题。
▲太阳直射,亮度几千万 cd/m²,切勿直视!
▲电焊强光,亮度几百万cd/m²,切勿直视!
▲无防护的大功率点光源,亮度可达几十万 cd/m²。
▲日常的筒灯、灯盘 几百~几千cd/m²,安全。
▲日常的射灯,几千~几万 cd/m²,安全。

电脑、手机 屏幕亮度值一般为 100∽250 cd/㎡,远远低于前述 100,000 cd/㎡的蓝光危害可能值。所以:一般人根本不需要防蓝光眼镜!
有人说“我戴了防蓝光眼镜,感觉舒服一些”,其实那是因为……蓝光对司辰节律的影响。
▲蓝光对司辰节律的影响。
▲高色温:清醒、兴奋。
▲低色温:舒缓、促进睡眠。

过近的观看距离、过长的观看时间、屏幕的频闪,会导致眼睛干涩、疲劳、近视度数加深。
夜间长时间观看手机,高色温的光刺激,还会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
最后总结:高色温、蓝光都不是绝对的危害,不合理的高亮度才是!
不直视太阳、不围观电焊、不要盯着大功率灯看!
▲灯具不能是裸光源,要配光学器件。
正确使用,合格产品!对成人使用场所,按标准做即可。对儿童使用场所,建议加倍保险(散射光、低色温)。
一般家用 LED 灯,几乎没有蓝光危害可能,不必过于担心。
参考资料:
光生物安全标准 IEC 62471-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教室光环境改善与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研究》——林燕丹
《蓝光的光生物效应和各种光源蓝光安全的定量分析》——张善端
《普通照明LED与蓝光》白皮书——牟同升 孙延萌 刘剑平 李志君 张善端 邵嘉平 陈聪 周太明 林燕丹 要华 俞安琪 遆亚林 曾勇勤 潘建根
徐工365提问通道
现场提问365
天天都是315

作者|学院君
内容来源|云知光学堂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下公众号名字和微信号
投稿/合作|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