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在空巢化的古老村落,房屋规格不高,也没有太多特色的农村做民宿是有难度的,但何崴老师他们不仅出色的完成了,还带动了当地的特色亲子游。

爷爷家青旅是一个完成于2015年的浙江民宿,经历了为期一年的改造过程。

它的意义是在于改造一个老的、没有太多特征,规制不是太高的民间房子。前一个例子我们是在讨论公共空间的重塑和复活,这个案例是在浙江丽水的小村子,大部分都是这种土房, 我们做的其实是其中一个房子,是业主爷爷的房子,所以也命名为“爷爷家的青旅”

▲ 建筑外观并没有太多特点的丽水村

这栋建筑与中国农村的土房子非常类似,基本不具有什么独特性,但它又有普遍性,我们这次改完以后,不希望它的外观有一个大的改动,希望整个村庄保证一个完整的风貌,所以我们只是在他风景比较好的地方,把土墙打开,让阳光更好的照射进来。

房中房 

▲ 爷爷家青旅的入口

从入口的地方看,这里基本没做任何的改动,内部则做了大胆的处理,首层处理成了一个公共空间,我们希望给住的人和村民提供一个公共空间,因为这个门是不关的,当地人、游客都可以进来,在村庄中,这种公共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 和当地木匠协作,制造“房中房”

二楼,用了比较大胆的处理方式。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所有都是可逆的,同时我们希望这种处理能够保持住原本二楼的一个大的储粮的大空间,所以我们没有用隔墙的方式把它隔成小单元,而是用了可移动的、轻质的、透明的隔间的方式,我们称他为“房中房”。我们用了非常轻质的,榫卯的木结构来作框架,用阳光板作为饰面材料,能够既保证通风采光,又保证整个结构重量变轻, 一楼就不需要做大量的加固,这是在做房中房的时候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和当地木匠一起来工作。房中房也是可拆卸的,要把他挪走的时候,在另外一个房间也可以迅速组装起来。

▲ 可移动的“房中房”

这个房子是属于青年旅社,它是可以行走的,可以游戏。在每个房子下面都做了几组轮子,可以在空间中被推动,当住的人想转换他屋子里水平空间的时候,可以将小房子推到一边去,这样就变成一个大的长条空间,可以调成品字形,在空间里玩捉迷藏, 空间变得更加有趣。

▲ 彩色光与阳光板、木结构的关系

我们给移动的房间开了许多洞,这是从小孩子做纸皮屋得来的灵感。我觉得这很有趣, 我们也希望回到一个儿童看世界的方式去看待这里。我们做了大量的探讨,这些窟窿, 和这些材料的透明、半透明,与厚实的夯土墙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建筑学的角度讲, 它有很强的对比。

▲ 可移动的“房中房”能改变空间布局,增加空间趣味性

老房子不一定要修旧如旧,给老房子注入新的活力,那么才能让这个村庄是活着的, 而不是一个标本。在这个空间里,光是佐料, 同时也是主菜。


多变性 

▲何崴与张昕合作的作品

这是我们和张昕老师合作的作品,每个灯光都是从各个玻璃盒子里反出来的。这是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了最后的效果,包括阳光板的厚度,截面的形式, 灯管所放在的位置。我们也希望把色彩引用进去,这个也是非常大胆的举措, 因为它是个青旅,所以我们认为它不应该只是某种很恬淡的色彩,有时候它应该可以变得很有激情的,甚至可以是有点暧昧的。

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房子是多变的。不单是空间发生改变, 气氛也会发生改变。我们也把这个色彩和透明用得比较极致,这不代表说所有地方都要这样用,因为这里是青旅, 它的空间非常有限,我们把它的卫生间和洗手间也做了一个统一的处理,避免了整个楼板做防水处理。洗手间里, 我们也把半透明的材料和色彩用上了。


在一个五一假期里,有大量的父母带了孩子过来,这也出乎我们的意外,最初我们是想做一个青旅,最后变成了一亲子旅游。图中是小孩子们在空间里玩耍的情况,因为住不下,他们还在里面搭帐篷,和这些空间来游戏,上图便是经营者拍的。这个逻辑和“房中房”的概念很像,就是在一个房子里再搭一个房子。



为了我们自己的考虑,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当地,在宣传和推广上,我们也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们会参加重要的国际、国内的展览,把这些东西推广出去,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光州双年展、哈佛大学的展览等等。在这个传播的时代, 让更多人的知道,也是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责任。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这些地方,因为往往这些风景条件好的村庄,都是交通很不方便的地方,甚至没有手机信号, 这些推广能够帮助和带动他们的建设。

我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产业和收入能够提高。

建筑师: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地址: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

设计团队:陈龙、李强、陈煌杰

照明设计团队:张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韩晓伟、周轩宇

业主:江斌龙(平田村农民)

建筑面积:270.0 m2

项目年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