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澎湃网、大众网


故宫日前启动了储秀宫的照明系统,点亮40余盏冷光源,观众透过窗户,可清晰观赏宫殿内慈禧太后五十大寿时期的原状陈列展。“这是故宫东西六宫中,第一座被点亮的宫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未来,故宫每一处原状陈列展厅都将被“点亮”。




储秀宫变迁史


储秀宫为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是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宫殿建筑,明清后妃居住之地。清咸丰年间,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今丽景轩),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清朝退位后,婉容曾居住于此,并在装修陈设中融入西洋元素。现为1884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期的原状陈列。


▲储秀宫外景,图片来源澎湃网


慈禧五十大寿时,曾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修缮储秀宫,故宫进行储秀宫原装陈列展时,则将时间定格在慈禧五十大寿这个时间节点上。


储秀宫正间后边为楠木雕万福万寿群板镶玻璃罩背,前面设地平台一座。台上摆紫檀木雕花嵌寿字镜心屏风,屏风前设宝座、香几、宫扇、香筒等。这是慈禧平时接受臣工们问安时的座位。


▲储秀宫正间的陈设,图片来源澎湃网


▲储秀宫正间的陈设



为啥要进行灯光改造?


“以往,观众参观储秀宫时都需要紧贴窗玻璃才能看清近窗陈设,内部整体陈设更不容易看清。尤其是建筑内外照度比过大,阴天时室内照度严重不足,且现有玻璃反射率高,大大影响了参观效果。”单霁翔介绍,增设宫内原状展陈照明是提升参观感受、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手段。


▲故宫储秀宫内景1


▲故宫储秀宫内景2


为安全“点亮”储秀宫,照明光源发出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比国家最低标准还要低,灯罩采用的是可散热材质,不会因为发烫产生隐患。照明设计体现出“简洁”的原则,即灯具易控、具架可逆、位置隐蔽。如,储秀宫东、西间装饰精巧、华美,特意采用了定制灯箱,安装于南部木炕下沿,既能用光线将北部陈设充分展示渲染,灯具本身又不会遮挡观众视线,实现“见光不见灯”的照明理念。


▲西暖阁里的床


▲西暖阁中的陈设


▲西次间临窗的坐炕上摆设着洋漆木柜,陈设御笔金字围屏、黄杨木香几、花梨木座铜鳅耳炉等。


▲未开启照明时拍摄的西次间与西暖阁内景,所有陈设都略显晦暗。


储秀宫原状展陈照明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院内多个部门及专业照明设计和实施团队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论证,制定出明确的照明设计原则:一是“安全”,即保护建筑、保护展品、用电安全;二是“简洁”,即灯具易控、具架可逆、位置隐蔽;三是“适宜”,即展陈易见、本色效果、不存眩光。


根据储秀宫的结构特点,采用环境照明与重点照明相结合的手法,来实现整体的照明方案。环境照明,采用基础照明来实现整个场景的均匀照明,以满足各种天气情况下的基本参观需求。重点照明,局部照明突出展览品,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展品。为整个展陈增光添彩,生动诠释展览内容。



从照亮到照好,博物馆照明大有可为



随着民众照明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在LED技术全面普及以来,馆方对于照明的重视程度更高,越来越多博物馆开始引进高效节能的LED技术。


最具有生命力的产品研发,就在于具体应用场景中的需求倒逼而不是拍脑袋想一个概念的 YY,作为最严苛的用光需求场所,在博物馆应用中找寻研发动力显然是一个机遇:



▲国家博物馆中的中国钱币馆,由射灯负责的环境光与展柜内装重点光的照明搭配手法让观展视觉非常舒适。


我们走近点去看,就能看出点问题:




在博物馆照明中,展品保护是第一位,基于此而衍生的调光变色、特殊光谱、特殊色点等应用是很多厂家的潜在机会。而目前LED应用比较完善的馆都是一线博物馆,很多基层博物馆尚未进行灯光改造,根据2016年云知光调研的一则数据显示:调研同时显示,博物馆美术馆考虑使用 LED 光源替换传统光源照明的比例,高达75%。


博物馆大有可为,同志仍需努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