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题,但纵然是在和平时期,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始终保持对历史的痛感,绝不因时间长久而淡忘,绝不因当下和平而忘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在南京建立,除了为数不多的照片和零星的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或许是帮助我们还原和回顾历史最好的媒介了。今天,让我们打开这段尘封的记忆,走进这段沉重的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陈列分为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



广场陈列


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


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


解放军战士正在吹响最后的号角


紫金花女孩,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7、8岁的南京女孩,站立在周围开满紫金花的一块山石上,睁大着双眼看着那个战乱的世界。



捏起拳头,女性开始了一场注定失败却勇敢无畏的抗争之路。


祭灵泉


孩子被日军残害,妇女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


惨啊,我可怜的妻,恶魔奸了你,捅了你······我们死也要在一起!


恶魔的飞机又来轰炸了·····失去双亲的孤儿,在这禽兽的杀声里,在尸横遍野的巷道里,在已经麻木了的惊吓与恐惧里······


1937年12月13日,灭绝人性对的大屠杀开始了,手无寸铁的平民啊,逃跑,是求生的唯一。


倒下的30000人以及庄严肃穆的警钟。



遗骨陈列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最触目惊心的展览绝对要数“万人坑”,这种展示方式最夸张,却也最纪实。



南京已将这40平方米的遗骨埋葬地向世界公布和开放。


但实际上,整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都建在白骨堆上。有资料证实,这个万人坑周围,共埋尸达28,730具。


今天,人们只能从这40平方米的白骨堆中,窥见昔日那惨绝人寰的一幕。



万人坑只是南京大屠杀中一处比较典型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我国国民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灯光运用非常慎重,整体环境比较昏暗,暖色灯光部分打亮骸骨,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沧桑历史感。




史料陈列


除了大量的民众骸骨,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留存了很多历史遗物。


1937年日军侵华时轰炸中国的导弹,配合微弱的面板灯光,垂吊下来,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压抑感,很好地还原了当年侵华时的战场气氛。


当年日军用于囚禁国人的铁笼,请注意,铁笼内侧都是倒立的铁钉,人在笼内会被铁钉反复刺入!配合幽蓝的灯光,格外瘆人。


两瓶啤酒、一对鞋底、一把生锈的刺刀,这是在“万人坑”中发现的日军物品,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罪行。




侵华日军残害中国人时使用的铁钉,在114号遗骸头颅处有一处铁钉钉入,61号遗骸骨盆处有一处铁钉穿过,106号、107号遗骸肢骨钉着大铁钉(已腐蚀)


我们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

我们是生活在GDP大红利的时代


可是在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

曾发生了一场大屠杀

迄今为止

只过去了短短的80年


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