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本文改编自十几年前的热文:《Smart Questions》,被翻译在白云黄鹤 BBS 上。


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各种 QQ 群、微信群里的即时交流,确实方便了提问,但很多无效的问题也给读者、回答者造成很大困扰。小编见此状况,特改编一个“照明版”。


首先我们来看看原文(精简版):


(图片来自chinaunix)


懒得仔细看?请看一句话总结:


提问的智慧包含两部分:

① 提问者要尊重回答者

② 提问要讲究技巧




在聊天群里,你提出一个问题时,能得到怎样的回答?这取决于挖出答案的难度,同样取决于你提问的方法。本文旨在帮助你提高发问技巧,以获取你最想要的答案


首先你必须明白,老师们偏爱艰巨的任务能激发他们思维的好问题。否则,还要他们干吗?如果你有值得他们深入思考的好问题,他们会对你感激不尽。好问题是激励、是厚礼,会暴露大家从没意识到的问题。对老师们而言,“问得好!”是发自内心的大力称赞。


老师们有时看起来似乎对新手,对知识贫乏者怀有敌意,但其实并不是那样。群里太多的无效问题,不能让老师以愉快的心情来解答,真诚希望那些期望得到帮助的新手朋友们抽时间认真看看本文,抛出“好的问题”,收获“好的答案”,这对改善答题人的心情和形成群聊氛围都有好处。


不想掩饰对这样一些人的蔑视——他们不愿思考,或者在发问前不去完成他们应该做的事。这种人只会谋杀时间——他们只愿索取,从不付出,无端消耗老师的时间,而他们本可以把时间用在更有趣的问题或者更值得回答的人身上。




提问之前


在群里提出问题前,检查你有没有做到:


1. 搜寻照明微课堂过往文章,试着自己找答案

2. 在照明学院在线课程里找答案(www.elicht.cn)

3. 在网上搜索(推荐google或bing)

4. 向你身边精于此道的朋友打听


当你提出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说明在此之前你干了些什么,这将有助于树立你的形象:你不是一个妄图不劳而获的乞讨者,不愿浪费别人的时间,老师们更乐于回答你的问题。


周全思考,准备好你的问题。草率发问只能得到草率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越表现出在寻求帮助前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你越能得到实质的帮助。


决不要自以为够资格得到答案,你没这种资格,毕竟你没有为这种服务支付任何报酬。你要提出一个有内涵的、有趣的、有思维激励作用的问题去挣到这个答案——一个对大家有贡献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的从他人处索要知识。


表明你愿意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做点什么。“请帮忙看看我这个方案里缺了什么?”比“请把确切的过程贴出来”更容易得到答复。因为你显得只要有人指点正确的方向,你就有完成它的能力和决心。



怎样提问



谨慎选择群组


选择提问的正确场合。如果象下面这样,你很可能被忽略:

1. 在主题不对的群里贴出你的问题

2. 在探讨高级技巧的群里提出非常初级的问题;反之亦然

3. 在太多的不同的群里提出同一个问题



用辞贴切,语法正确,拼写无误


从经验中发现,粗心的写作者通常也是马虎的思考者(我敢打包票)。 回答粗心大意者的问题很不值得,他们宁愿把时间耗在别处。


正确的拼写,标点符号和大小写很重要。如果你的提问写得象个半文盲,你很有可能被忽视。



精确描述,信息量大


1. 谨慎明确的描述问题症状

2. 提供问题发生的环境(空间、功能、等级、用户)

3. 说明你在提问前是怎样去研究和理解这个问题的

4. 说明你在提问前采取了什么步骤去试图解决它


尽量想象一个老师会怎样反问你,在提问的时候预先给他答案。



话不在多


你需要提供精确有效的信息。并不是要你把照片、图纸、数据全部拿来刷屏。如果你有很多资料,尽量精简就好。


这样做的用处至少有三点。


1. 表现出你为简化问题付出了努力,使你得到回答的机会增加

2. 简化问题使你得到有用答案的机会增加

3. 在提炼你的数据过程中,也许你自己就能找出问题所在



只说症状,不说猜想


告诉老师们你认为问题是怎样引起的没什么帮助(如果你的推断如此有效,还用向别人求助吗?)。要确信你原原本本告诉了他们问题的症状,不要加进你自己的理解和推论,让老师们去诊断吧。



明白你想问什么


漫无边际的提问近乎无休无止的时间黑洞,模糊、问不到点子上的问题别人无法回答。最能给你有用答案的人也正是最忙的人,他们对无节制的时间黑洞不太感冒。


如果你明确表述需要回答者做什么(例如给个建议,发张示意图),就有可能得到有用的答案。这会定出一个时间和精力的上限,便于老师来帮你。专业技能是充裕的资源,而回复的时间则是贫乏的资源。解决你的问题需要的时间越少,越能从忙碌的老师口中掏出答案。


优化问题的结构,尽量减少老师们解决它所需要的时间,会有很大的帮助。问“我想更好的理解特殊显色指数R9,能给点提示吗?”比问“你能解释一下R9吗?”更好。



别问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


老师们总是善于分辨哪些问题应该由你自己解决,因为他们都曾自己解决这类问题。同样,这些问题如果由你自己搞定,你会从中学到更多。你可以要求给点提示,但别要求得到完整的解决方案。



去除无意义的疑问


别用无意义的话结束提问,例如“有人能帮我吗?”。如果你对问题的描述不很合适,这样更是画蛇添足。老师们会很厌烦你——而且通常会用逻辑上正确的回答来表示他们的蔑视,例如:“没错,有人能帮你”。



谦逊可以帮大忙


彬彬有礼,多用“请”和“先谢了”。让大家都知道你对他们花费时间义务提供帮助心存感激。然而,如果你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礼貌将会增加你得到有用答案的机会。



问题解决后,加个简短说明


问题解决后,在群里发个说明,让大家知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并向他们表示感谢。不必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复述一遍。只需简单的一句“问题解决了,原来是我导入图纸的比例出了问题,谢谢老师,谢谢大家!”


除了表示礼貌以外,这种反馈有助于他人的学习,这可能对他们也很有用。



还是不懂


如果你不是很理解答案,别立刻要求对方解释。象你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时那样(利用文章、课程、搜索)去理解它。如果你真的需要对方解释,记得表现出你已经学到了点什么。


例如老师回答你:“看来似乎是线路接反了,你应该先检查它。”别抛出这样的后续问题:“这个也分正反的么?”聪明的问法应该是这样:“哦~我仔细看过了,输出端两个接口并没有标注正负,您是指这两个接口有正反吗?还是我看漏了什么?”





三思而后问



以下是几个经典坏问题,以及老师在拒绝回答时的心中所想:



在看到这类问题的时候,高手的反应通常不外如下三种:

1. 不说话,等着你再补充说点啥

2. 真糟糕,希望你能搞定

3. 这跟我有什么相关?



坏问题,好问题



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怎样聪明提问?


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问法放在一起,一种是坏的,另一种才是明智的。


坏问题


好问题


坏问题


好问题


坏问题


好问题

 


在最后一个问题中,注意“告诉我答案”和“给我启示,指出我还应该做什么工作”之间微妙而又重要的区别。这个问题源自于eLicht Club VIP群里的一个真实提问,当时第一个回答就是“10~1000 lx”,呵呵。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讨论下,学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问题得到解决,并非仅仅因为提问者是这个群里的“VIP”,而是因为她后来用了正确的方式来提问。老师们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拥有丰富知识但缺乏人情味的家伙,如果象个乞讨者那样提问,不论是谁,一定会惹恼老师们或者被他们忽视。



没人回复怎么办?


得不到答案,请不要以为老师们觉得无法帮助你。有时只是看到你问题的人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罢了。不要简单的重复张贴问题,这将被视为无意义的喧闹。


你可以通过其它渠道获得帮助,这些渠道通常更适合初学者的需要。有许多微信群、讨论组,由专业的爱好者组成,云知光就组建了很多这样的专题讨论群来互相帮助。


另外,你可以向专业设计公司寻求帮助,别为要付费才能获得帮助而感到沮丧。如果你的汽车坏了,你得把它送到修车铺,要付维修费。


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你不能让别人理解你的问题,就别想让别人帮助你,好的提问才能得到预期的答案。老师们在群里回答问题都是凭一腔热忱,凭兴趣和心情,如果群里充斥无趣的问题,对大家都不是好事。


自力更生真的很重要,不管你水平如何,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能自己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然后再来求助,说需要什么帮助。多做一些努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问一个好问题并不比问一个坏问题困难多少。


本文改编自《Smart Questions》Copyright© 2001 by Eric Steven Raymond

中文版 Copyleft 2001 by D.H.Grand(nOBODY/Ginux)

原文网址:http://linuxmafia.com/faq/Essays/smart-questions.html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搜索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云知光将在3月15日正式推出《2017 徐工 365 问》全新问答类脱口秀节目,由云知光学堂网校团队策划,面向学员征集问题,由徐庆辉及讲师团队针对问题整理和录制视频进行解答。


365期,期期不同
每日解答来自工作一线的问题

为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照明疑难杂症
每天听见徐庆辉
让专业的老师做你身边的工作顾问


你也想提问?

长按下方海报

进入问题传送门!

《徐工365问》

每天为你解开一道关于灯光的疑惑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提高

  点击进入问题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