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自然光:

维普里市立图书馆光学分析

文 | 同济光环境实验室


之前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同济大学同学的两个作品以建筑中的自然光为主题,解读光之教堂 ”和“水月道场(点击题目可阅读),今天我们再来跟大学分享同济大学同学的另一个作品“维普里市立图书馆( Viipuri  Library )”。




 维普里市立图书馆是芬兰第一座功能主义建筑,它位于市中心公园的东北角,与一座十九世纪末的哥特教堂相临。


1927年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在该图书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芬兰的地理位置使得建筑的保温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因而开窗必须节制,如何保证良好的采光兼顾建筑保温是一个挑战。 


小组成员:焦阳、史瑞琳、金大正、黄景溢、呼雨生。




《维普里市立图书馆》视频解读



52°的太阳高度角是阿尔瓦阿尔托的一道重要的控制线,是维普和赫尔辛基夏至日照高度角,52°控制采光锥的剖面 可以保证全年都不会有直射光进入,而必须经过天花的过滤,过滤的光线柔和、散漫形成舒适的光环境空间。



阿尔瓦·阿尔托通过调整采光天窗的密度与形式以适应各种不同形式的空间。


商业中心的深度大于维普图书馆,为了引入更多的光线,他减小了每一个采光口的尺寸而增加了密度。


在书店中庭,由于建筑跨度小于维普图书馆所以结构上的限制小,通过三个硕大的采光口也得到了良好的采光效果。








墙壁是辅助天窗在室内形成均匀漫反射的重要构件,在维普图书馆,阳光射入,部分偏离中心的光线会经由墙面的反射至中心的位置;


在商业中心,建筑师将扶手做成实体,并且二层的廊道出挑更远以反射光至中庭的内部;


在学术书店,建筑师运用了相同的采光逻辑,但是二层出挑更为明显,以加强反射光的效果。




最后附上学生作业完整版。






简介:

建筑中的自然光(Daylight in Architecture)——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二年级的《建筑物理(光环境)》课程(任课教师:郝洛西教授),上课6周,17个学时,共158名本科生参加了学习。今年的作业设计不同以往,教学小组选择了32个建筑设计经典案例,分组利用Heliodon日光系统进行自然光模拟实验。最后的作业由建筑范例分析、研究模型制作、自然光模拟实验视频等内容构成。



注:本系列《建筑中的自然光》文章由公众号 同济建筑与城市光环境Lab 授权照明微课堂转载发布。



8月成都

商照精英班 




点击阅读原文

送自己两天一夜的学习之旅

增强专业是提高竞争力的唯一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