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关心2050年人类怎么用光呢?

文/LEGO


是什么让孩子爱上光?


2016年1月10日,周日的上午,香港,寒风凛冽。


地铁太古站康和中心里面的二楼,有一个叫 ArtisTree 的展览厅,两个小朋友(大约4-6岁)正站在一个旋钮前对话,旋钮旁边是一堵白墙,墙的下方渗出光线,洗亮了白墙:


——“你在玩什么呢?”

——“在玩色温。”

——“色温是什么呀?”

——“看!好亮哦,像去上学的时候。”

(小编注:此刻旋钮显示色温为12000K,色温接近黎明时的日光)


片刻

——“黄黄的光,好舒服好安静啊。”

(小编注:此刻旋钮显示色温为2700K,色温接近黄昏时的日光)

——“黄黄的,是不是想睡觉呢?”

——“是呀。”

——“色温不是变彩色的是不是?”

——“是冷暖,黄白来的,再看看旁边还有什么玩吧!”

 


(致谢:以上小朋友行为与对白,图文纪录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光研究所林红老师,原对白为粤语。由小编精准翻译不谢。)

 

转到旁边,还真有一个玩彩色影子的幕,有趣得紧,赏心悦目:


 

彩色影子对面有个小小的展览角落,花花绿绿的不知道是什么,走近一看,竟然是来自不同国家城市的小朋友们,对夜景的“评分”!

 

在孩子的眼里,什么是好的光?


地铁站入口的指示牌让来自柏林的孩子们感到安全,橘黄色的老煤气街灯让孩子们感觉温暖:

 

在柏林,唐人街的大排档,围坐在灯下打麻将的老人们让孩子们感到欣喜:



 

走到东京的街头,我们时常引以为豪,用来营造商业氛围的闪耀 blingbling,孩子们却觉得太亮,这不,大名鼎鼎的 Gucci 也给拉黑了:



 

看,我们推崇为典范的晴空树(东京塔的夜景别称,它的夜景照明,由日本著名照明设计师石井干子执笔,并获得 IALD 大奖),在小孩子眼中却有了不甚喜欢的缘由(下图左);好玩的是,神殿中面目狰狞,还使用了我们通常认为在一些具体对象例如模特或神像要避免使用的下投光方式照亮的“天神”,却受到青睐(下图右):



 

所以你所想的,真的不一定就是“TA们”所想的,谁都不能代替谁的感受。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光?


你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光影,甚至做过不少设计,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你觉得,光是什么?


不如去感受吧。


于是,你就真的可以坐在光里面体会。


晨昏的时候:



 

在四周是窗户的房间里,和煦的阳光透过树梢,有风吹过,斑驳的影子落在屋内:



 

于是我们可以走到森林里去:



还有,这里有最有趣的总结和实践梳理





徜徉其中,你还能看到建筑师们对香港夜景的猜想:


 

在这里,你能感受光、触摸光、把玩光和被光启发:





一场关于2050年城市、人和光的对话


那么到底,光是什么?

项目?作品?生意?

还是一场对话。

 

这是我所见过的,把有趣跟有内容结合得最完美的一个关于光的展览,没有之一。


在我们的行业里,展览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法,在展览中,展示灯的很多,各种工艺罗列;展示光的也很多,各种场景模拟对比;展示案例的也有,案例图片解剖解读,做得美的虽说不多见但也有。


展示知识和研究的很少,因为一来本来也缺,二来,这跟生意有点远,不太容易看到很好的ROI(投资回报率)。至于有趣,那简直是种奢望,我们是多么缺乏“有趣”的一群人。


所以这样的展览,至少应该属于一所著名的科学馆。



 

我不禁想,那个拍板主办这展览的人啊,该和云知光一样,被很多人质疑过吧:你们做那么多公益的科普,好是好啊,给你点赞,可怎么挣钱啊。


当然,现在这个主办方现在早已经不需要担心挣钱这个问题。


可他坚持了25年,而我们才走过2个年头。


一个关心2050年人类如何用光的人


想到这个,我赶紧去找那个拍板的人,坚持了25年干这些事儿的人问一下。


他对我说:是挺累的,很累……但,我精力充沛啊。


这……的确是真理,每个人的时间,其实都那么多。




我忽然想起,《穷爸爸富爸爸》里,有个故事。


一个村庄没有水,村长就委托两个年轻人,給这个村庄供水,村民向他们支付费用。


第一个年轻人艾德,马上买了两只大桶,每日奔波于10里以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艾德立即就赚到了钱。


另一个人叫比尔,自从签订合同后,他就消失了。


半年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他做了商业计划,找到了投资,注册了公司,并雇用了项目施工管理的专业人员。之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比尔修建了一套从湖泊通往村庄的供水管道系统。


清水从水龙头中涌出的那个瞬间,艾德的生意被摧毁了。


他赚了一年半的钱。


这个故事还是挺形象地说了,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不同。


做赚钱的事很容易决定,因为眼下就能决定开干,行动收益见效快;做值钱的事会容易孤独,因为每个人时间就那么些,值钱的事儿什么时候能给你赚钱,往往不容易看到。


值钱和挣钱冲突的时候最累,往往得咬牙扛下来。

 

还好,有人在前面做到了,还坚持了25年,这是多大的一种鼓励。

 

这个人,叫面出薰。

 



为了向他在光的事业中所做的贡献致敬,我们主动安利了一次,将他列入了我们印制出版的2016年周历《Heros of light》中:



一场光的展览:未来的城市·光·人




这次由 LPA 主办的展览称为【 Nightscape 】(夜景),为LPA成立25周年的一个巡回展出,在东京、香港和新加坡三地展出,但是举办方绝非要举办一场仅局限于夜间城市光景的展示,【光和人的关系】才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展览的背景设定为2050年,围绕着如何创造出更理想【城市 – 光 – 人】的关系,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交流。


到了2050年,我们会生活在怎样的光环境里面、感受到怎样的光?尽管未来技术的革命进程无法预测,我们亦可怀着与光共存的美好理想,探求照明设计的新境界。


Facebook 世界巡回展链接:

https://www.facebook.com/lpa.exhibition?fref=ts



点击阅读原文

成为云知光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