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元/平米,建筑设计的尊严在哪里?

文/沐沐



这两天,圈子里流传一个故事:某项目,4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的中标单位设计费报价为8元/平方米。在现场更是有人报出了4元/平方米的价格,当场一位建筑师听到报价拍案而起,申斥之后愤而离去。


这“愤而离去”,分明是在代表建筑师群体说:“请让我们有尊严地做建筑设计。”


4元/平方米的设计费,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体力廉价+脑力廉价+专业廉价+终身责任,等于尴尬的建筑师。


即使是最后中标价是8元/平方米,总设计费是32万:

32万=4万平方米办公楼的设计费

=10~20平方米的办公售

=约100平方米办公楼的土建成本


再列一个等式:

32万=管理费(约20%)+税+投标费用(约3万)+效果图、多媒体、文本(约3万)+报批文本、概算(约2万)+打图、晒图(约6万)+房租、水电、交通、办公用品……


32万已经花的差不多了,然后:

建筑方案设计团队+施图设计阶段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各个专业的设计、制图、专业负责人、校对、审核、审定……

=几十个建筑师、工程师在设计周期内(一般会拖至1年以上)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施工周期内的现场服务(两年或以上)

+终身责任

=免费


之前总是有外行人问我:你们收设计费还算是高的,基本没什么成本嘛,就打个图。


打的不是一“个”图,图纸量是按吨算的……


重点在于,人力成本不是成本吗?



建筑师是一个体力活


建筑师的工作强度一般都很大。每一套图的背后,都是一个团队数月数年趴在电脑前一笔一笔画出来。


有一个前辈说:做建筑师是一个体力活。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把身体都给毁了。年轻人刚入职的时候检查身体都好好的,一年以后,肝不好了(熬夜),然后颈椎不好了,再接着脊柱不好了,随后肩膀不好了,一般工作到八年左右,开始胃也不好了,这时候已经全身不好了。工作一天之后,眼睛睁不开了,胳膊抬不起来了,脖子僵硬,脊柱僵硬的躺不下去……


一个个建筑师都是用生命在工作,为什么会这么卖力呢?


窃以为建筑师群体对于工作成果的期待是没有尽头的,从来都没有最好的方案,最完善的施工图,于是画图无止境,优化无止境,投入总是远超于成果上表达出来的。


不管为什么这么卖力,总之,现在这些,廉价。


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不动脑子是做不出方案,画不出图的。每次做方案的时候头脑风暴,还是持续数天的头脑风暴,有时候身心俱疲,一天的工作下来,感觉脑子还是一直停不下来的转。


一个方案达人,每次做完一个方案,都说要休息几天缓一缓,不然受不了,做方案的时候脑子根本停不下来。这个前辈的气色伴随着一个个方案做周期性变化,做完方案脸色青黄,调整几天,精神好了,再一个方案,又变青黄。


不管我们现在看到的楼房有多少缺点,不动脑子是根本画不出来的。



建筑设计看不出“专业”?


有朋友跟我说,看大街上的房子,都是方方正正的盒子,你们是经过设计的吗?


对这个问题,我只能举例子:我们穿的裤子都是两个裤腿,不需要设计吗?我们戴的戒指都只是一个圈,不需要设计吗?




普通建筑师,用五年的时间拿到入行的敲门砖。然后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之前有人问我建筑学本科为什么是五年?我总是笑着说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四年学不完。那时是当作玩笑话,回过头来看,根本不是玩笑。建筑师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面太广,要了解的相关常识太多。除了建筑本身,建筑师还要涉及结构、美学、规划、景观、风水、材料、哲学……


有人说,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然后方案做好了,甲方会说,你这样做不好看。你这样做不省钱。你这样做不气派。你这样做不时尚。你这样做不好卖。用的都是感观上的词,很难去辩解,很难解释清楚这样做,合理。也很难让甲方有一个意识,在做这个方案的时候,除了甲方的意愿,还要考虑美观、法律法规、气候条件、消防、结构、规划条件、地质条件、造价、实用性、城市文脉等。


这些,看不出来,或者不被承认是“专业”的。



终身责任制


不管设计费是多少,建筑师都要为他设计的楼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是终身的。一旦疏漏,在有生之年,自己设计的楼出了问题,都会按法律承担相应的责任。


每一个建筑师,要带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绞尽脑汁在实用与安全之间、利益与法规之间寻找最优的结合点。


哪里的楼出现质量问题,哪里的楼出现火灾等意外,首先查设计图纸。查图纸的同时,主要设计人员要传讯审问。若认定设计有不妥之处,便不用出来了。


不到工程总造价0.5%的设计费,建筑师团队最多拿到这0.5%的10%或者更少,然后要对工程以后数十年的安全使用,承担终身责任。


如此尴尬的设计市场,如此尴尬的设计师群体。


当不起建筑师


体力廉价+脑力廉价+专业廉价+终身责任,让建筑师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经济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从业人员需要生存、需要吃饭,设计市场的恶性竞争,设计费越来越低。低的不正常的设计费,必然不能保证高质量的设计和服务水平,于是会有人说,不要再提高设计费了,不值。建筑师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有一个学长,做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是他的梦想,但是他说:当不起建筑师了。大形势不好,便想办法要做副业来“补贴”建筑师。投资了一家酒吧,挣了钱拿来维持建筑师的尊严和格调。



夹缝中生存的建筑师,接受着市场的考验,一部分人转行了,从此告别建筑师身份;一部分人留下,一边尴尬着一边提高自身的素养,期待能撑到低价竞争结束、优质设计回归的那一天,然后,带着建筑师的专业素养,有尊严地做设计。


希望你、我,能不辜负自己的职业理想,是能撑到最后的那一批人。


编辑后记:

其实不只是建筑设计,任何领域的设计,几乎都是如此。比如照明灯光设计,有几家日子特别好过?


是设计市场需求没有了吗?显然不是,国内各种无设计无审美,需要去设计和提升。


还是设计竞争太激烈?有这方面因素,为了个人或团队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陷入低价拿单cover固定支出形成恶性竞争的怪圈。


或是设计的重要性还未被认知?显然是,愿意花钱请设计的项目能占到多少呢?我们设计师,设计和不设计的差异,真的很明显的让用户体验到了吗?


人们都说,接下来会是一个“设计的时代”,那么,在迈入“设计的时代”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坚持下去,可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