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老照片的黑白片段,蓝色瓷砖配合着光脚舞蹈的场景、被霓虹燈照得不断闪烁的地板,从那些王家卫电影中的画面中,看得出霓虹已经渗透在香港的每一个角落.....
Google文化学院上线了来自于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博物馆的展览,名为 “NEONSIGNS.HK探索霓虹”,展览从大众收集多达4200幅照片和故事,勾划出了香港的「霓虹地图」。这个7月,给自己放个假,让我们共同沉醉在这灯红酒绿中吧!
森美餐厅的牛形霓虹招牌自1977年树立以来很快便成为了西营盘地区的地标,然而因为其招牌体积超过法定限制被勒令清拆。现该霓虹招牌已被纳入M+博物馆的永久馆藏。
旺角的祥胜大押:两间当铺的霓虹照亮了旺角花园街,虽然其中一部分的光管坏了,闪烁的光线却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别样的效果。
骆克道的莱茵酒吧,香港文化评论家潘国灵曾经说:“湾仔骆克道的色欲霓虹,令人遥想水兵登岸的苏斯黄的岁月,昔日的青春倩影,如今成了徐娘半老,幸风韵犹存。”
香港摄影师夏永康“被遗下”系列作品,于室内取景,色彩由饱和一点点冷却下来,展示城市居民与黑夜的关系,提供了审视霓虹的新角度。
Google文化学院还采用360度实景拍摄技术,捕捉了一系列香港独特的全夜景,让大家能仔细欣赏香港耀眼迷人的霓虹招牌,如是霓虹爱好者,则更可以依照这份霓虹地图前往每一个朝圣地。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60个国家800个文化机构加入到Google文化学院,在今年五月,我们在内地又迎来了5家新的的合作伙伴,Google希望通过不断与文化机构合作,借助虚拟平台来革新人们体验社会、自然与文化奇观的方式,为全球艺术爱好者分享卓越丰富的文化遗产。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谷歌黑板报,由照明微课堂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