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首先,千万别给这个好像《如何做一个好人》一样气势恢宏的标题吓倒,我们并没有打算洋洋洒洒地整理出一本圣经拯救世人,本文所提,其实简单得令人发指。
可偏偏就是越简单的东西,往往越容易失传(慢着你不会又想说这也叫“初心”吧?)。
只是我们打心底里觉得,尤其这些年惊觉:啊呀,原来我们“生产”了全世界那么多的东西,却是一个不怎么懂“设计”的国家!
纵然我们古时设计出来很多牛逼的东西,但那些技艺也仿佛失传了。究其原因,设计是一种“文”化,是“慢”活,而我们在当下,更多的时候都活得太着急,追求的基本都是“物”化的东西,这么走好像也没啥问题,“物”着“物”着就有钱了,腰杆子好像也硬气了,有些时候一看,糟糕,没“文”化不懂设计原来会影响挣钱的,还是得重视起来。
动机不算很纯,但总算是一种回归了。
本文根据LED老总群主题讨论“灯具的场景化设计思路”,由照明微课堂独家整理。
米兰展过了,光亚展刚看完,虽然说,看灯具技术与设计,或许它没有法兰克福的高度和广度,但这依然是国内水平最高的照明展。
菲涅尔硅胶透镜、可在外面旋转调整角度的埋地灯、只有22mm厚的IP67电源⋯⋯这些带着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数据的新产品,都是让人愉悦的。
那么,看完了,应该怎么看待这些新技术和产品呢?具体到,企业中接下来要开发的的新产品系列,是否应该使用哪些新技术呢?为什么?
“产品经理,你过来看看!这个设计任务书,该怎么写?”(果真有看我们的文章~回复“150611”即可重温)
先背诵一句诗: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灯具的场景化设计:是指根据应用的空间特点、空间中人的行为和视觉需求,兼顾安装和环境的需求,来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灯具设计思路。
这种设计思路的好处就是,抓住了核心的光的应用需求,以不变应万变,来根据需求进行灯具设计。其他的概念比如建筑一体化、模块化,都是具体的解决思路,而场景化,是理念的启发点。
所以,我们就按照:为什么要有光?如何实现这束光?这简单的两个“根源”要素,来梳理如何通过场景化思路设计一盏灯。
一、为什么要有光?
场景中的人活动要素启发灯具功能需求
首先需要非常明确一个重要的的概念:“从应用上来说,其实空间中需要的是光,而不是灯”,灯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场景中的光需求的。
这里,首先明确“场景”的概念,试举例说明:“阅读”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的活动场景”,通常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习惯模式,譬如坐在书桌上摊开书本:
阅读的时候需要有灯把桌上的书本照亮,这就是最经典的台灯设计的场景化思路。
图:你会看到其实场景需要的首先是让书本亮起来的光,而至于这束光由什么灯来贡献,则并不是第一要义。
所以,场景的构成其实指的就是场所(场景还包括用户的使用习惯,人体工程学,甚至人员走动的方向),而场景的核心是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这里也就是指灯具用在哪里,包括:人的活动特点、空间或建筑结构特点、材质等等。
要做好这一点,核心在于——如何捕捉场景的真实需求。
其实要做到真心不容易,还是以台灯为例:阅读的姿势只有在桌上一种吗?书本会移动的啊,于是,这种大家其实都遇到过的场景被考虑了:
图:移动阅读灯(为何不直接是手电筒?产品经理可以深度思考),被小米设计出来了,这种跨界打劫今后会越来越多,话音刚落,小米Yeelight床头灯就在6月10日发布了,你害不害怕?
就阅读这个场景,还能更深入去捕捉吗?譬如,夹在书本上的阅读灯?
再反举一个大场景的栗子:栏杆灯和低位路灯
栏杆灯要照什么?不要照什么?怎么满足功能,让使用者在场景中感觉舒适。
一个是被照物角度,一个是使用者角度(观察者)。
在有低位路灯出现之前,道路的场景解决方案通常是只有高杆路灯和中杆路灯这样两种解决方案的。
显然需要亮的是路面,散逸光属于浪费了,而且还会产生无法避免的眩光。
低位路灯,既要满足路面亮度,又要不造成对来往车辆的眩光干扰。同时,它其实是补充了那些不能/不方便安装高杆路灯的应用场所空白:
栏杆灯就更典型——只为了让楼梯(路面)被照亮:
上述的是典型的“功能性”应用场景,除此之外,“意境性”的应用场景也是重要的设计思路。
图:很多空间的光影意境都向大自然学习:阳光透过笔直的白桦林;畏研吾:长城脚下的公社——竹房子。
图:SOHO复兴广场的走廊照明解决方案,上下联系,你看到了什么应用场景的启发了嘛?
二、如何实现这束光?
建筑和空间要素确定灯具及其光学设计
场景化的启发(也就是你确定了你要解决哪个特定场景的光)厘定了之后,我们就要落实光从何而来了。
我们首先要知道灯的载体——建筑和空间的要素的特点,就是要针对具体照明应用需求来开发产品,说白了,所谓的灯光场景设计就是通过灯光营造一个符合氛围需求的设计,这也是灯具开发的一个趋势——用户只提问题,解决方案的事情就要靠产品经理提供了。
先来个栗子反向说明,窗台灯:
图:小型的窗框灯具,针对窗框照明的具体照明应用,进行灯具的光学设计,这一款窗框照明的灯具,解决的是一个建筑构件(也就是照明场所)的问题。
那么窗台灯的建筑和空间要素需求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就需要产品经理掌握建筑和空间设计中的需求,对于结构外露(包豪斯风格,以及西格拉姆大厦之后的大量钢结构外露)的建筑:
可以局部甚至整体采用这种方式:
而此前,窗台结构的照亮方式一直没有完美解决,或者是由线条灯/洗墙灯凑合担任的。
可以简单推演一下,照明领域其实还有很多现成场景需求是已经在建筑空间和要素的需求中被逐步出色解决的,就像拉索桥的绳索、引桥的照明、古建筑屋顶、瓦当、斗拱等等的照明等等,而同时,更多的需求都是等待被满足的,譬如用于内透的,或者嵌入幕墙中洗釉面玻璃的。
图:获得IALD奖的宁波镇海艺术中心照明解决方案——嵌入幕墙结构中的灯,有没有给你灵感?
再来个最直接的栗子——超市货价灯
这货原来就是一排又一排吊在天花顶的格栅灯嘛,有何技术含量?
不着急,慢慢看:
图:这是典型的从应用出发的灯具设计案例,灯虽然装在中间,但仔细看两侧的货架是亮的。地面中间反倒比较暗,这个场景的需求就是货架的立面照度要求较高,地面中间反倒是不需要那么亮的。这就是传说中的:把光,投入你需要的地方。
超市货架照明场景的视线分析:
图:照是为了看和被看,这是根本。超市里面的货架照明是为了照货物,和被购物者看到货物,这就需要分析这一场景里面购物者的视线特点和货架的特点,来进行灯具设计。
研究完场景,确定了灯具在建筑/空间中的常规位置,进行视线分析和照度模拟计算之后,灯具的配光需求就出来了,然后就是去实现这种配光,这就是从场景需求出发的灯具设计,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场景化设计了。
看,这种配光,很少见吧:
洋洋洒洒看完,不知道您对如何找一条更可持续的研发方法,而不是长期通过“借鉴”别人的灯具找自己的路更清晰了?
如果还是云里雾里,那么,最后帮你归结一句:
你家的书架,有灯嘛?
本文内容来自老总群5.27讨论:灯具的场景化设计思路。
主持人:曹传双
【版权信息】本文系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转载请严格按照下述格式注明,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号:elicht)
---------------------------------------------
快速进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