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啥,丑虽然不可怕,最怕就是做照明的没文化~要造,丑起来也是能要命的。

真心不是崇洋媚外哈,有时候去欧洲玩儿,看到银家城市夜晚这样:

是个手机就能拍出名信片效果的感觉你不懂,再也不怕发朋友圈装逼没素材了好吗~

此时,作为一个neng潮儿,要说内心不拔凉拔凉的是骗你,因为我们自个儿的夜景吧,老整这样:

我擦,领导们同志们,最主要的是,设计师们。

不要随便代表人民哈,咱多少曾经立志要当个有文化的人,所以简单来八一八,我们为啥跟银家不一样,深藏在那些玩意儿之间的光文化TA究竟是个什么鬼。

1、宗教符号:虚构与真实

以东方信仰其中一个主流佛教为例,佛教偶像的外在形体大都加入了虚构的元素:丰腴的体态、超长耳垂、严谨的编发都是或多或少异于常人的,而西方基督教偶像耶稣,无论形体还是表情,都与平常人一致。

因此,以建筑夜景手法为例,在东方,夜景会时常出现用光“造景”的手法,“虚构”出很多日间不存在的景象,为表达服务:

而在西方,则通常以“照景”代替,仅以光表现建筑本身:

2、文字符号:具象与抽象

中文方块字从象形文字中来,象形文字的具象描绘,让文化水平再低的人也不影响正确理解文字含义,的确啊~你看一、二、三⋯⋯还真是没有阅读障碍的啊,欧也

相比之下,英文是抽象的,单个英文字母没有任何意思,没学过单词的人几乎无法了解其中意思,哪怕是加入了处理手法。

西方的灯光节作品,往往抽象体现艺术性。

而东方的,大都以具象的最受欢迎,灯笼、花、动物等,都是没有人和辨识障碍的符号:

3、艺术鉴赏:外在与本质

就拿看戏来比喻呗,我们国剧京剧,通常是介样演的:

这角色行头一穿,这么一站,再这么一唱~别说身材,男女都不好分清吧?

对的,要的就是通过大量的外在表皮,用这个角色的元素完全覆盖演员本身。

再看看芭蕾,人的形体、神态都尽可能还原:

知道当年为哈刘海粟主张画人体受到那么大的打击了吧?文化不同呀~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演绎”性质的光,而西方审美更希望看到的是“表现”性质的光。

图:华丽辉煌的装饰,的确能从观感上带来繁盛和“辉煌”的感觉。

图:完全西方设计语言的“广州塔”,左图为西方式审美的建筑光表现,右图为目前方案,加入了东方审美元素的“绚丽”,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

4、餐饮文化:有形与无形

直接上图,非琳琅满目无礼仪的东方和简约的西方:

论当一根火腿肠的两种下场,留学的和在家的真真杠杠不一样哈:


5、文化和科学

其实吧,我们古代也有科学家数学家啥的,不过就没有诗人和文学家那么容易名留青史,原因呢因为咱儒家文化嘛,都推崇文人雅士,在达芬奇这家伙把人体都解构得七七八八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准备建个塔到天上看看咋回事,连建筑效果图都画好了。

图:左:巴别塔图(又名通天塔);右:达芬奇画的人体解剖图。

同时呢,我们是认为天上有龙和凤的,没见过咋办,所有动物的优点都搁一起,就是他们俩了:

所以啊,我们审美的眼睛链接的是内心的文化,文化是什么?

文化其实就是生活的总和,有传承,也有变革。

最怕就是不中不西,没搞懂,卡在中间的时候最容易出事儿,譬如把建筑夜景neng这样:

回过头,咱的传统建筑夜景和其实真心是有非常漂亮的:

好了,本期八完,记得做个有文化的银哈~债见。

本文为照明微课堂根据许东亮老师演讲编辑整理评论,刊载请严格按照格式注明出处。

许东亮老师应邀成为第四位 Light talk 光语者,4月将于云知光 DIALux evo 课程北京班作专题演讲,敬请关注。

照明微课堂推荐:

作为一位深究光文化性的学者,无论是身边随处偶得抑或亲历案例,他总能清晰地描绘一幅光与人的对话图谱。

所谓文化,并不是什么高深的词汇,而是人生活轨迹的总和罢了,所以当所有的光都与人在生活中好好相处,恰到好处地停留,那必然就是最好的设计。

其实最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被刻意去设计,只是让光待在本该在的地方而已。

作为一个爱观察生活,爱纪录身边光影的照明设计大师,一位深究光文化性的学者,无论是身边随处偶得抑或亲历案例,他总能清晰地描绘一幅光与人的对话图谱,许东亮老师新书《光的理想国》正式发行,照明微课堂独家特约限量珍藏签名版:

在书中,您将跟随他的镜头,漂洋过海,看尽世界各地的光影故事。

【版权信息】本文系照明微课堂根据许东亮老师演讲编辑整理评论文章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云知光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