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吐槽:曲线也分三六九等
自高迪之后,Zaha Hadid 的上帝曲线运用处于“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状态,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规划、产品都一夜之间“扭曲”了起来,说起来也真的是挺让人振(xin)奋(suan)的,因为曲线这东西⋯⋯还真的不是说做就能做好的。
美学与丑学的边界超薄,只有0.01公分,它是一种微妙比例的关系,就好比:
都是简单的弧线构成,力量感的差异怎么就会那么大呢?
又譬如,有天忽然看到一个据说是建筑大师的炫酷吊炸天曲线力作:
哎呀,你确定这灵感真的是跟 Zaha 同出一辙来自自然界的仿生吗?
够了小编!在大家按返回键之前,让大家看些健康向上的东西可以吗?
好,让大家看看真正的用曲线做设计。
再点赞:魔鬼的曲线,如何用光勾勒
借用柏万军老师一个观点,审美是能找到普世通识标准的,美丑、震撼其实是能找到那一个均衡点的,在建筑美学被建立至今这么长的时间里,流派迭代数载,高迪以外,Zaha Hadid 的流体设计哲学是近代少有的能找到普世通识标准那个平衡点的设计模式。
她的作品,在日光照耀下,无论远观抑或近看,都能让人感知建筑充满精气神的震撼,我们看看她的新作北京望京 SOHO,据说她想用三座秀美的“山峰”建筑高差和形体上曲线的配合,营造峡谷感觉的建筑群。
日光下线条如此优美并且凹凸有致的形体,在日落之后的夜晚应该是如何一种表现方式呢?
当时曾经被拍到的局部试灯照片是这样的:
显然,这样外观切割分明的建筑,通过完全内透的方法毫无疑问能表达出建筑的特征,但真的需要吗?这个真是最好的方式吗?
且不说如此大规模的用灯造成浪费,对马路对面居民造成的光污染,似乎也是可以想象的。
果不其然,这并不是望京 SOHO 夜景照明的最终方案。
建筑师提出的照明方案来源于日景效果投影在建筑上的细微变化。
日照在建筑“峰顶”上形成了立体弧形的亮暗面过渡,就像鱼跃出水面时候身体被光线勾勒出来的弧线立体感。
所以,建筑师要求照明突出建筑顶部曲线效果,横向照明亮度实现渐变效果,由鱼头至鱼尾处依次渐暗。模拟日光照射在建筑侧边形成的肌理,类似弯月构成的光感:
灯光顾问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效果实现,灯具测试,规范控制,图纸审核,安装巡视等方面。
经过研判,灯光效果主要实现手法在差异性照亮楼层之间的挑檐,但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立体的曲线汇合体,实现建筑师的目标对于照明顾问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因此,室外部分照明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难点在于:
一、通过组合光束角实现无溢出连续线性洗亮
由于挑檐尺寸存在区别,为了达到亮度均匀,照明设计方案针对不同尺寸的挑檐提出不同的光束角要求。设计师为此进行了大量实验。
图:由于建筑由层层弧形叠加,因此照亮挑檐是表达建筑曲线的有效方式,同时,挑檐的尺寸线性渐变,也为实施造成了困难。
最终,根据反复实验数据,照明分别采用10°、30°、60°三种光束角,完成对最窄1500px,最宽达5000px的挑檐照明,以确保均匀度。
二、眩光有效控制
由于灯具安装位置的特殊,如何避免对室内工作人员的眩光影响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是将传统的遮光挡板修改为L形,并通过实验测定遮光挡板尺寸。
图:左侧为加装L形遮光板后效果;右侧为裸灯效果。
三、调光系统完美配合
为了满足设计师对于亮度渐变的需求,每一款灯具均设定为可调光状态。采用 DMX512 系统,每层设置一台分控器,同时每个塔均设置一套控制系统,三套控制系统可统一调节,保证三个塔的照明效果一致。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实现鱼头至鱼尾处可进行100%-10%调光,从而实现渐变效果。
四、流程保证有效沟通
微课堂先前发文阐述过,照明设计方案的成就,三分设计,七分现场,现场的有效保证了项目赢在最后。
所以,施工阶段紧密的驻场巡视也是照明顾问的责任,在整个施工阶段,巡视记录见证着项目的进程和效果的实现。
每次巡视,现场的问题都会清晰并及时形成报告反馈业主。
项目设计始于2011年,终于在2014年圆满完工,实现了当初预设的夜景效果:
虽然在同时进行的建筑室内,景观及水景照明设计中,经历了几乎同样的问题,但只要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是正确的,能到达的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
项目名称:望京 SOHO
项目地点:北京望京核心地区
建筑师:Zaha Hadid
业主方:SOHO 地产
照明顾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中辰照明
【版权信息】本文系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项目资料由中辰照明提供,由微课堂独家编辑评论,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