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顶级专家广州把脉LED照明应用市场未来
2014年11月6-8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简称SSL China international forum on Solid State Lighting)在广州隆重召开,大会以“互联时代的光应用”为主题,通过全球最顶级的专家阵容与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产业峰会、技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全面解读LED产业在中国的未来。
在开幕大会上首位发言的国家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认为,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了给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蓝光LED)的三名日本物理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史上不多见的将焦点从理论物理向应用物理转向的情况,由此可见,LED未来的发展,隐藏了应用领域探索和开拓的巨大机遇。
和国内行业的几个照明展会相比较,SSL论坛更集中关注照明产业链条中上游生产技术发展、政策环境和市场趋势,让我们得以借此宝贵机会在技术领域窥探和预期应用。
照明微课堂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独家解读:
一、按“需”而亮才是智慧核心
曹健林副部长提出,现在都在热议未来的智慧照明,从目前全球趋势来说,真正在光应用部分的所谓“按需”,应该表现在对光谱的按需组合,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的光谱组合起来为我所用。
图:以我们不常见的特种照明为例,长期的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在可见光光谱(380~760nm)范围内所吸收的光能约占其生理辐射光能的60%~65%,其中主要以波长610~720nm(波峰为660nm)的红、橙光(约占生理辐射的55%左右)以及波长400~510nm(波峰为450nm)的蓝、紫光(约占生理辐射的8%左右)为吸收峰值区域。因此,开发出以这两个波段(特别是波峰)为主体的植物人工光源将会大大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近年来,随着LED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张国旗在随后题为《全球智能低碳趋势下的LED照明技术和产业分析报告中》也鲜明地提出“Lighting on Demands”的观点,这与曹副部长的“智能论”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味道。
他认为,用者的真正需求和体验,才是未来业界市场红利的焦点所在,我们更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或许除了技术发展能让我们做出什么产品之外,是否更需要关注80、90后需要什么光?
图:在极短时间内异军突起的“平民”科技大鳄“小米”,推出了19.9元的LED随身灯,让很多老牌子的灯具厂商措手不及。如此跨界的打劫,在往后恐怕是见怪不怪了,得“体验”者得天下。
二、低碳节能技术步伐更快
对发达、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经济将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动力,到目前,我国蓝宝石衬底白光LED光效突破了160lm/W,自主知识产权功率型硅衬底白光LED产业化光效达130lm/W,LED社会认知度不断提升,37个“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完成示范工程超过3500项。应用LED光源/灯具超过1150万盏,年节电24亿度。
与此同时,新的技术突破已经再次实现,Cree已经率先突破303流明每瓦的里程碑,意味着经济性更好,节能效果更强的照明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因此在未来十年,将会是光效快速提升,同时成本迅速下降的时间。预计到2020年,器件光效将达到200lm/W,LED照明产品成本下降至$2.5/Klm;LED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0%,年节电3400亿度。
三、人本主义是主题
7日下午,“全球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100佳”在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2014成员大会上举行。
作为启动迄今已三年的奖项,照明业界同仁对这一奖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立山科学、科锐、清华同衡等机构提交的示范工程申请成功入选。
与业界常见的“照明设计”类奖项不同的是,除了常规的照明亮化工程和照明改造工程之外,我们能惊喜看到,如立山科学、匈牙利科学院等研发的LED植物照明系统、重庆邦桥科技创新设计的手术室LED 照明系统,都是立足于“如何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直接造福人类生产生活的项目。
图:相当长时间以来,让我们羡慕不已的“别人家医院”优越的光环境,现在我们或可以踏实地翘首以盼。
四、可见光通信迅速发展
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这种“有光就有信号”的技术被形象地称作LIFI(Light Fidelity)。
图:发明LIFI的德国物理学家、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哈斯来到了广州,在SSL论坛开幕式上作题为《LED可见光通讯技术的兴起及应用》的演讲。
LIFI技术用一盏小小的灯,将看不见的网络信号,变成“看得见”的网络信号,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可见光通讯(VLC)。
图:当前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设备存在很多局限性,它们稀有、昂贵、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机,全球数百万个基站帮助其增强信号,但大部分能量却消耗在冷却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灯泡却取之不尽,尤其在国内LED光源正在大规模取代传统白炽灯。只要在任何不起眼的LED灯泡中增加一个微芯片,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网络技术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答案是:很近,它正从复旦大学实验室中一步步向我们快速走来。
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的发言中,我们甚至看到,广东省在未来的研发扶持投入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可见光通讯。
五、研发投入前所未有
对LED研发的投入的大力支持远不止广东。
曹健林副部长的发言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LED产值年均增长率高达39%,到2014年将突破3000亿,虽然在芯片制造技术上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依然不足。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将超越照明走向智能化,与计算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灯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未来我国的R&D投入总强度首次突破2%,预测在2020年超过美国,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LED产业研发的巨大支持力。
春江水暖活水寒,或者对于LED企业而言,他们能更加直观感觉到这个市场的雷声隆隆,选择落荒而逃和勇敢迎战,都是顺理成章的风景,毕竟,依靠技术含量挣钱,是智慧经济时代不变的主题,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个时代已经来临。
【版权信息】本文是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根据SSLCHINA2014大会内容整理解读,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