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

设计作为一种典型的第三产业,由于其生产过程主要在脑力,因此它的物质性虚无,看不到摸不着,常常另甲乙丙丁各方都难以评估其中价值。


但只要遵循“所有商品的价值都在于为他人解决问题”的逻辑,必然能寻求其中的线索,同时,这也恰好是“如何令设计有效”的方法论。


原文的题目很谦虚,叫《高效设计三部曲》,包装得像个投机取巧的捷径小王子,想必也是想多吸引些眼球的无奈之举。所谓谦虚,就是细读之下,你会发现文中详细地对一个设计应该如何被做出来,进行了非常系统并且到位的分析,个中道理,实属论文级别的佳作。

设计本就是不局限章法的事情,追求百花齐放,那么灵感的来源自然也就不受限制了,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设计不等于艺术,要的是众乐乐,是为了让想法最终变为现实;要求的是结果,否则方案永远会停留在概念阶段而不可实施。 既然如此,如何成体系的思考,高效完成设计并对产品的最终形态负责任?

这里总结了高效设计三步曲:

第一步:明确设计目标,摸清边界

第二步:多层面多维度思考

第三步:有理有据的表述方案

一、明确设计目标,摸清边界

1、明确设计目标

交互设计作为典型的目标导向型设计, 越接近目标,也就越能得到最终方案。那么在设计之初明确设计目标就显得非常关键,Ta 是设计方案的评判标准。举个浅显的例子,任何一个比赛都是要先说明主题和缘由,为了什么而比赛,不然就变成了天马行空无从评判。 但实际情况中,往往没有特别明确的设计目标,需要设计师理解和挖掘。

我们将目标进行拆解,大体上设计需求来源于三方面:用户需求、公司需求和自发需求。

1)用户需求: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户体验设计的主要来源。用户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有需求,现在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需要我们来提供。这类需求往往对应着相应的使用场景,我们往往称为痛点场景,找到并移情用户,找到真正痛点才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关键词:尽可能找准痛点且挖掘深层次需求

2)公司需求:需求都是人提出的,而提出的人可能是一些特定用户,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有可能是非体验层面的)而提出的设计需求,这种需求比较不明确和可控,往往是经过多层转述而来的需求。对于此种需求的理解,要尽可能找到需求的源头,带个人思考和判断的理解。公司或者 Leader 要求做这样一个产品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标,为什么要做等等。

关键词:找到需求源头并思考分析

3)自发需求:设计师本身也是产品的用户,并且有着较为超前的视角,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衍生出设计需求,这时候来源于内部自发的设计需求一般比较明确,这种设计方案在阐述的时候就需要先让人理解设计需求,所以首先要能验证或者说服别人认同你的需求点,其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明确目标,不忘初心以免偏离了设计最初的目标。

关键词:明确需求且可被理解

以上是关于明确目标,对需求理解越透彻就会越容易接近最终方案.还有一点摸清边界也很重要。

2、设计之初摸清边界

设计不同于艺术,最终是以实现为目标的,所以不可能无限制的思考,那么就需要在设计之初抓住核心问题点及设计中的关键性限制因素。比如上线时间,开发成本,产品预期等,在可突破的地方突破,合理利用空间最大化实现方案。 这一点对于高效设计尤为重要,它让你的设计更可控和可行,减少后期收敛想法时的不断反复,前置理解设计限制。

二、多维度多层面思考

设计方案从雏形到最终成型过程,往往是一个黑盒子,每个设计师有自己的方法,而且很多感性的形成过程也无法描述。

这里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一个通用的设计方法,就是分层拆分设计需求,逐层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1)拆分设计需求:前面提出的设计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是由多个维度指标组成的。比如我们需要减少用户的使用步骤,同时增加操作过程中的乐趣。这里就可以拆分为两个问题来解决,一是减少使用步骤,提升核心流程的易用性;二是同时考虑情感层面, 怎样通过有趣的方式让用户操作更爽。

2)有针对性的逐个解决:对于减少使用步骤的问题,首先梳理现有流程,然后思考哪些关键步骤是必须的,哪些可以省略和合并,换个思路来设计流程。对于增加操作乐趣,首先了解现在是怎样的操作方式,然后分析为什么枯燥无趣,哪里还可以提升,有没有新的交互形式引入。如此拆解设计需求,就会让每一步的目标变得相当明确,解决方案自然可以高效得出。

三、有理有据的表述方案

经过以上两步的设计,最后一步是表述方案并找到最终答案,那么如何表述方案能够让人快速认同。凭借个人魅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有理有据的表述方案,因为人们往往更容易认同经过思考的方案。

1、设计维度评估

从上面了解需求,拆解目标并找到解决方案,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设计师本身往往无法决策哪个层面更为重要,也就是维度的权重,而这最终决定了方案更偏向于哪个层面,而最终的评估过程可以保证最终方案更接近设计目标。

2、维度从哪里来

从MECE穷尽的角度来说,用户层面、成本层面和公司价值等附加值三个层面,基本可以包含互联网产品的评估依据(如用户、成本、价值三个层面),以某输入产品为例,我们在针对输入进行扩展功能设计的时候,制定了如下维度评估表:

这里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维度确认:要想使评估结果得到更大认可,在维度确认之初要与评估方确认,对重点维度达成共识,无遗漏等。

2)数量应遵循7+2原则:方便评估

3)推荐方案:最终输出的是配合产品文档的一份维度评估表,若几个方案都能满足核心需求,那么可以通过明确的综合分数来推荐方案,若方案差别较大,可以抓住几个核心维度,推荐评估较高的方案。

4)形式不限,但要可以多人量化(比如五分制方格)

四、总结

设计是一门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学科,如何自如的穿梭与两种思维模式中,让别人认可方案,是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下本文的核心要点:将设计拆分为前中后三步,通过前期明确目标,过程中拆解分层思考,最后有理有据的阐述,环环相扣让别人认可你的方案。

本文内容来源百度MUX,版权属原作者所有,照明微课堂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