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新锐计划大师训练营系列课程
Junko Inomoto:
建筑的一体照明化设计(5-1)
「Junko Inomoto课程系列」序
我们都知道,出色的建筑需要光作为表达的灵魂,但在建筑中能同步结合照明方案一并考虑,意味着照明设计师需要相当大的提前介入量,无论前者或后者,在国内都是件稀罕事儿。
因为这又意味着,要不就是业主很有见地和坚持,建筑师很有责任意识,对建筑空间日后的使用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和责任心,这对于处于被动配合的照明设计地位来说,无疑是件难度很高的事情,ARUP(奥雅纳)在中国第一个项目至今超过30年, Junko Inomoto和她所带领的Arup Lighting团队,工作涵盖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以及客户的照明设计。
Junko的课程,将分为五节,为大家带来系统区分店铺戏剧性、场景性、私密性布灯组合的LV(路易威登)商店整体照明概念设计;精妙解决曲面建筑布灯难题,充分考虑赛事直播照度需求的伦敦奥运会游泳馆(扎哈哈迪德作品)照明设计;兼顾表演厅光模式转换的上海交响乐团排演厅(矶琦新作品)照明设计;需要把日照环境和照明设计并行考虑的阿布扎比“蜂巢”办公楼照明设计等数个与建筑密切结合的“特种”照明设计案例,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世界知名项目照明设计流程,教我们应该如何在人的角度进行照明设计的思考。
第一堂,先为大家讲述,什么才叫一体化照明设计。
浑然天成就是一体化
图:Junko在上海随手拍的照片。对于照明设计师而言,因为光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学习的机会随处都是,应该多关注就在我们身边的墙面、地面、天花板,往往就能看到对于我们而言十分有用的正面,或者反面例子。
上图中是在上海随便的一家商场抬起头拍摄的一张商场的天花图片,这是个很好的反例。
图:百货公司服装摊位中无序的布灯方式。
很多建筑的布灯,采用消防队的方法,哪里着火灭哪里。建筑做好了之后,使用者进场,发现这个地方需要光,于是唤来电工师傅:师傅,在这加盏灯!于是,开口、拉线、装灯。
所以,或许毫无疑问,这个隔栅灯所处的位置,正是这个空间中最需要光线的位置。
然而我们也能很清晰地看到,在同一个天花平面中,空调出入风口、天花检修口,像极了我们城市中数十个单位都能管辖的沙井盖们一样,绚烂而随机。
但这显然完全脱离了美感与整体性。
因此Junko认为,只有把人的需求、艺术性和科学性三者兼顾的空间照明体系,才能叫一体化设计。
阿布扎比YAS Marina酒店夜景,建筑的公共性充分体现了照明一体化所需要兼顾的三个方面,人的居住需求、外观的美感享受和实现需要的科学手段。
人的需求:这是由光的视觉性决定,照明首先是视觉语言的载体,既然是语言,就具备被用作信息的传达的作用,人通过光的语言作用,感知世界,获得信息和形成情绪。
艺术性:美感虽说是个主观因素,但作为情感要素而言却是通用的。就像画家用颜料在画布上作画,诗人用笔墨在纸上写诗,照明的作用,就是以建筑为底板,用光和影去表达美感。
科学性:照明方案实现需要基于大量的科学技术,囊括了数学计算、电气技术、调节控制、能源的分配,甚至心理学等等。
动一发而牵全身:照明在建筑中的核心角色
要理解一体化的照明设计,就需要先掌握照明设计在建筑项目建造过程中的位置:
上图其实很好地再次诠释了“空间生于光”这句话,无论是一个建筑的平面布局、外立面、开窗的方法、室内的动线和空间的使用,只要有光需求的地方,就涉及照明,但试问哪个有人活动的空间是不需要光的呢?
所以,不是说上帝要有光就有了光,而是,人需要有光,于是有了照明。照明对于建筑的核心作用并不是“王婆卖瓜”。
照明=自然光+人工光
很多人把照明设计简单理解为布灯的设计,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不要忘记了,自然光才是一切照明的起源,所以一体化的建筑照明应该是充分考虑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组合系统。
图:雅典新卫城博物馆,白天时的展览陈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配合人工光形成系统的陈列照明;夜晚时,室内陈列的光线通过窗户透出,让陈列的功能发挥的同时,在外勾勒形成建筑的形体光线。充分体现了“一体化”的理念。
一体化照明设计的六个领域
从建筑对象来分割,一体化照明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领域:
下节Junko Inomoto课程,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一体化照明设计零售篇:以LV(路易威登)全球商店整体照明概念设计为例,敬请关注期待。
了解更多“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欢迎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照明微课堂下方培训课程按钮。
【版权信息】本系列文章,为飞利浦授权,照明微课堂平台根据“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整理发布,如用作商业用途,请与照明微课堂编辑联系,获取飞利浦授权后方可进行。如需引用或转发作非商业用途,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