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这篇文章提及的日本设计做到了的很多东西,正是我们的弊病和不足。作者的很多观点可能带有个人的喜好和设计主张,关于某些设计师和作品的看法也见仁见智,但值得我们去思考。归根到底,作为设计来讲,想法才是最贵的。豆瓣上有个人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感慨:“以前都说忙都说急,但是这一次真的给足了时间,给足了经费,只求一个好作品,但是我们拿不出来……”前阵子同事的一声感叹让我们都说不出话。都过了好几个月,还是无法释怀。


当然啦,文章中也有一些小错误,比如千利休从16世纪穿越到14世纪与足利义满一遇,白璧微瑕,不损其义。


四、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 


高品位不是只有用钱才做得到 

金阁寺


银阁寺


京都的金阁寺和银阁寺以其灿烂辉煌不仅成为中国唐朝建筑完美的现存版,也使其所代表的华美风格与和服、歌舞伎一起成为日本形象的一组绚丽符号。但与此同时,日本的美学传统里还延伸出了另一个以桂离宫、能乐、茶道为代表的简素风格。

 

桂离宫


千利休以倡导简素的美学主张,成为日本美学传统中“空寂”境界的经典演绎者。其最脍炙人口的一则故事是将军足利义满慕名来他的住处赏牵牛花,结果到了他的庭院,却发现满园的牵牛花踪迹全无,将军正要发怒,蓦然回首,却见院中的壁龛里,一朵白色的牵牛花静静地盛开,刹那间,光华无边。 


这种“贫困”的美学历经数百年,对日本人的美学具有广泛的影响。用最少的东西最简单的方式能不能创造一种深入人心的美也成了很多设计师探索的主题。 


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是对简素美学的一种继承。它的产品价格不高,设计平和且精细,消费者从学生到老人,每个人都不担心它的风格会让自己尴尬。这种消弭了由阶层等带来的审美区隔的设计是因为它不试图让产品扮演身份识别和审美能力测试的角色,这种理念本身就是还设计一个本来面目——设计是帮助消费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 


当设计不背负过多责任的时候,它就可以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仅存在于日本的大众产品的设计,也同样存在日本的奢侈品的设计中。 


深泽直人为三宅一生设计的一款腕表只用了黑白两色,整个表盘没有任何刻度或文字,只在时针上打上了三宅一生的LOGO。 



岩仓荣利做家具设计已有三十余年,二十多年前,当他在台湾第一次看到明式椅时,便被那种空灵简洁之美所打动,回来即设计了一款仿明式椅,材料转换成了皮和金属,这个系列的椅子一卖就卖了二十多年,买这些椅子的人都是日本的富裕阶层,因为这张椅子是奢侈品,一张要八九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五六千元。但他的顾客说:这么美的当然要卖这个价钱。 


而岩他荣利设计的一张桌子则卖到200万日元,仅外形并无特异之处,但细察之下才知道,桌面是用树龄达500年的山毛榉树干完整的断面剖成的。 

“世界上能有几张桌子是用这稀有的材料制成?这张桌子的纹理呈现了树的内心,不剖开,就看不见树心的真实面孔,所有的纹理都是经历过大自然对风霜雨雪的记录。这样的家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以代代相传,这就是最奢侈的。不需要人做更多的工作,大自然已经足够丰富了,我们只需要体会。”岩仓荣利对树的温暖性有深刻的体会是近10年的事,基于这种感受,他对美的认识也从追求造型的简洁转向使用质朴的材料。 

追求简素并没有伤及产品的诗意。这也是日本设计所保全的价值。 

日本东京喜来登酒店每天放在床上的问候语都会更新,这些卡片不仅使用了优美的书法,而且文辞优美——最简单的方式却启动了丰富的情感。简素而不乏诗意虽然体现在眼睛看得见的层面,但其发生是因为在眼睛看不见的层面日本人对此有深切的认同。 

隈研吾近年在很多建筑设计中使用了竹子,纸等轻型材料,他的考虑是对于非长久性的建筑而言这些材料造型灵活丰富造价也便宜,施工也简单。 

当被问及对一些旧建筑进行新的功能发掘,使其更适合当下生活时,隈研吾的回答和他选择材料的主张同出一辙:“直接。要让人很直白地理解你改造后,这个房子能用来做什么,不要让人猜。” 
晦涩的设计显然是不简素的,即使使用了简单便宜的材料,如果让人思想上有负担,也有违简素的原则。而需要人验证后才能理解,诗意自然无从谈起。 

简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日本设计师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日本在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后开始面对自己的传统,这时他们对简素的美学做了富有当代性的诠释,此前也和今天的中国一样,认为新的、夺人耳目的设计就是好的,建筑设计以压倒周围建筑物的设计为目的,喜欢闪亮的建筑、环境和物品。 


现在的日本设计有很多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制造美感,比如角馆正英的“享受烛光的美”的照明方案,是主张最简单的烛光创造诗意。而小岛一浩在为自己的大家庭设计一幢住宅时,让这个长31米的房子在18米的位置上转了两个角度,就使这个房子多了一番趣味。 


“进一个房子,如果立刻看见四个角,就会很快看到空间的限制,但如果看到了三个角,就会觉得空间还有延伸,人就对空间有想象了。”这就是小岛想带给这个家的诗意。 


在小岛的理念里,最奢侈的家是能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生活在其间都感到非常快乐,那些使用了很多昂贵的物品或材料的家并不是值得推崇的,而事实上,人们对家的需求一向是很简单很朴素的,那就是安全、舒适,不受打扰又能很好地沟通。 


设计是为了解决日常问题的 

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日本的设计师注重解决日常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好用,而不仅好看就行了,所以日本的国民才可以享用到很多设计精巧的产品。中国的设计师很多还有艺术家情结,设计常追求另类或搞怪,与日常生活很难对接,结果一方面设计师的作品无法帮助消费者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消费者始终买不到足够适合自己的产品。 

小岛一浩提出了“空间分黑白”的观念:“黑”空间是指具有特定机能的空间,例如住宅中的厕所,浴室、厨房;而“白”则是指具有弹性的空间,能够随活动内容的变更而改变其使用方式。赤松佳珠子在谈到她的设计理念时说:“我并不认为建筑的实体是重要的,因为是人们进到建筑物里来使用空间,所以能够设计出用得比较生动的空间才是我所关注的。”他们的设计以活动主体来想,避免居室内的动线被阻断,从而保证了整个空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在今天,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设计,大到城市,小到一只杯子,但中国显然存在着设计过度的现象,一个公共建筑,它的功能会去迁就其纪念碑般的外形,一套房子,其好用性是要服从于视觉的,这种偏离了设计对象应该承担的基本任务的设计使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浮夸和浮躁的产品和空间,问题是这其中包含了对“奢侈”的巨大误读:似乎高品质的生活必须以大量的财富作为基础。这种认知使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只能在具备足够的金钱的前提下才能产生价值,而这是我们提升生活品位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巨大障碍。 


我们如果能重新认识生活其实是由很质朴的需要构成的,我们的脑力和财力就可以专注有效地解决好日常问题,而关于生活的快乐难道不就是落在点点滴滴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