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德国iF设计奖公布了2020年的得奖作品,去年,笔者所在的灯具公司(下文称“公司”)也选择了几款产品参赛。但很遗憾,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我们落选了。由于笔者几乎全程负责了整个过程,我认为首次参赛经验还是值得好好总结的。

机缘

备受鼓舞地参赛

去年的某次设计展览会上,公司几款由欧洲设计师设计的灯饰作品与一家具商搭配展出,吸引了当时正在现场参观的iF国际设计论坛的总裁 Ralph Wiegmann 的目光,于是他鼓励我们参加iF奖。“官方”肯定,令公司信心满满,展览后就开始着手参奖事宜。

经过繁复的资料填写,交费及寄出实物,历时1月,才算是顺利报上了名。为了呈现这两款灯最好的状态,公司还找了专业团队连夜拍摄照片和视频。报名成功后是漫长的等待,官方宣布结果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

落选

这封邮件有点冷

几个月的时间,等来了一封落选的邮件。

▲邮件通知的部分内容

落选的结果让公司有点惊讶,经过如此认真地准备却没能得奖。他们的疑问很直接:为什么不行?

我试着去找答案。

2020年所有类别参赛作品近7300个,一共1453个作品获得IF奖,占比近21%,其中包括75个金奖设计。

▲截图来自IF官网

获奖的68个照明灯具类作品中,护眼台灯占4例,另外实用/装饰型台灯则达12例,其他多为商照等其他产品。

▲截图来自IF官网

仔细观察了所有获奖作品后(灯具类别,以下皆同),会发现这些产品中的一些共性。

1

“直男”审美:外形、色彩极简化

放眼望去,大部分获奖作品线条简洁,体积相对不大,轮廓仿佛是几笔勾勒出来的。翻了一下过去几年的得奖作品,造型华丽的大型灯饰较为鲜见。

另外,色系方面可以说相当“直男”,黑、白与深灰主打,并没有很多的电镀金属色,这可能跟近年的流行趋势有关。设计的极简化对质感、细节的要求也会更高。

▲获奖作品中的色彩不算多

2

实用主义:偏向技术与功能应用

获奖作品的类型多为商照、台灯、照明系统等,且光源几乎都是LED,传统家居照明、灯饰类数量较少。

除了3D打印,调光和连接蓝牙,融入AI和物联网技术的助眠小夜灯,铺设在地表的户外变色灯带,组合性形状可变的灯具组合等,每个灯具确有其卖点所在。国内科技公司的灯具也渐露头角,包括小米、华为等。

▲今年的金奖作品:一个无触控组合型照明系统,来源于IF官网

3

视觉表达:商业化,突出科技感

获奖作品的主图风格很类似,整个页面好像让人走进了小米专卖店。“科技冷淡风”的视觉表达还是主流,从侧面也反映出评审的倾向。

截图来自IF官网

4

人文关怀:从风度到温度

以“生命”“情绪”“生活”“地球”为设计理念的作品可以说兼顾了“风度”和“温度”。

如果说智能护眼台灯、助眠灯等功能型灯具是挖掘出人们生活中的“刚需”的话,那么家庭、户外照明系统就更着重人与家居、人与空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这也是契合iF奖评审标准的一个方向。

▲一款获奖的气氛小台灯,来源于iF官网

5

可持续发展理念

灵感来自于地球、环境的作品也渐露头角,虽然还未有实质的常规应用起来,但大胆预测一波,随着材料的创新和环保的迫切性,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将更倾向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应该可以成为一个亮眼的特点。

▲一款以“Earth to Humanity”(地球至人类)为名的获奖作品来源于iF官网

综上,我对于这次落选有了一层个人见解和反思:

首先,参赛作品不符合审美倾向

虽然公司的参赛作品来自意大利的知名工作室,结构精细,造型前卫大胆,但功能单一,为装饰型灯具;而且镀了金属色,似乎不符合大赛低调、简洁的审美倾向。

第二,参赛产品没有考虑到设计理念和价值

虽然公司非常注重“设计感”和“价值感”,然而这个“设计”多着重于外形的超前与质感的奢华程度(即“看上去昂贵”),一个产品的设计理念、人文价值似乎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第三,缺少概念性

这种概念是指除了技巧和“猎奇”心理以外,是否存在一点思考——企业的思考,和对使用者的思考在里面。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大可不必在乎这些奖项。越来越多KOL站出来“讨伐”这些所谓的国际大奖,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也讽刺过红点奖(后道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观点:“这些奖项都是纯粹的商业机构。”

但既然参与了游戏,就要尊重规则。私以为,虽然iF奖有它本身的审美偏好所在,但公正和严谨性还是有的。今年21%的获奖概率可能偏高,也很好地说明了该奖的普遍性,但选出来的作品是过关的,尤其是金奖作品。

在同一采访中,柳冠中还说道:“评奖的目的是树标兵...而不是为了拿奖状。” 这个观点是需要认同的。某些冲着宣传目的、利用iF奖这个IP去装裱产品(iF平台也深谙这种心理)的行为,已经违背了设计的初心,因为这种宣传不是以产品本身为核心的,换言之,是想让这个奖项去捧这个产品。

有感

这届消费者很严格

国内的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正在酝酿,消费者的眼光越来越国际化,这倒迫了企业要在国际上证明自己,或者纯粹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宣传手段。

近年来,常常出现这类国际奖项的宣传海报,衍生出被消费者“看扁”的尴尬——因为他们已买得到每季最新款的手机、包包和限量版球鞋甚至珠宝跑车,这届的消费者已经不是某一个奖就能够“糊弄”得了的,产品本身显然更重要。

▲笔者在筛选官网显示的选项里,发现了有“中国”一项,足以说明国内企业对这项比赛的热情

就灯饰行业来说,行内稍有名声的品牌,都已经沉淀了20~30年,回头看,这部分企业见证了国内灯具制造业的起伏,历经业内黄金阶段,并都成功完成了“原始积累”。

往日事业的成功和丰厚的利润,还带来了一种“成功”思维:一种“我要我觉得”的“傲慢”。这种“傲慢”正在经历今天消费市场的剧烈转变,它把追求产品价值感放在第一位,它看不见“人”的需求,它需要外部加持,鸡肋功能、奖项、代言人、营造阶级感……但对于产品来说,是时候把第一位放到人和环境的身上了

▲老牌奢侈品LV与英雄联盟推出合作系列

为了挣脱古板落伍的形象,故宫、大英博物馆也早早玩起了跨界设计,LV与英雄联盟合作推出游戏皮肤,熟练又优秀。“老古董”晋身流量大IP,适应时代,虽然都是生意,但也可以理解这是“与人交流”的心意。

设计最重要的对象是“人”,iF只是一个小缩影。所以,请收起那些“傲慢”,当有天能成功扭转消费者眼中的中国设计的刻板印象已是奖赏,何需再如此仰望西方标准。

引用:

①https://ifworlddesignguide.com/winners/if-design-award-2020-results

②http://tech.sina.com.cn/t/2015-09-07/doc-ifxhqhun8470991.shtml

③http://meia.me/article/512

④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797711?from=search&seid=7743928816567696549

版权声明

特约作者:X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云知光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

本文为云知光原创文章,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需授权的公众号名字及微信号。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